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一种浙江省茶树害虫新记录——中华新木蛾

2019-11-22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2016年8月,笔者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望海岗茶园发现一种为害茶树的鳞翅目新害虫(图1),后经鉴定是中华新木蛾(Neospastis sinensis)。该虫的为害特点为幼虫吐丝将几片茶树叶片粘在一起形成虫苞,并隐匿其中取食茶树叶片,发生严重时会将叶片全部吃光,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当年在望海岗村茶场调查时,发现该虫已将0.67hm2左右的茶树叶片几乎吃尽(图2)。茶场为阻止虫害进一步扩散,直接将受害茶树修剪后火烧销毁,次年虫害明显减轻。而2018年夏季,中华新木蛾在该茶园再次大量发生,为害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3hm2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经查阅文献,宁海县望海岗村茶园是中华新木蛾在浙江省的首个发生地,该虫为浙江省茶树害虫新记录。望海岗茶园位于海拔900m的山顶,总面积约20hm2,中华新木蛾在该地区属孤岛式分布,其发生趋势和造成这种分布情况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分类地位与分布

 
中华新木蛾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蛾科(Xyloryctidae),新木蛾属(Neospastis)。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此前该虫仅分布于中国香港、福建两地,寄主包括茶和油茶。
 
 
 

 

形态特征

 
 

 

中华新木蛾有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发育阶段。

成虫灰白色,属于中小型蛾类,散布黑棕色斑点。雄性成虫体长8~9 mm,翅展20~25 mm,栉齿状触角;雌性成虫体长12~13 mm,翅展27~32 mm,丝状触角;下唇须、头、胸、肩片均为白色或黄白色,胸背部有一圆形黑点;前翅中部有一黑色纵纹,自基部向端部延伸,颜色逐渐变淡至翅室结束,纵纹末端上方和下方距基部3/4处各有一黑色圆点;前翅前缘距翅基部3/4位置向外延伸呈一散射状淡棕色曲线,向外缘延伸至翅中位置向臀角回收结束,有9~10个黑色小圆点由顶角延伸至外缘;后翅灰白色(图3)。

卵,绿色,纺锤形,长约1 mm,宽约0.8 mm(图4)。

 

 

 

幼虫共有7~8个龄期,1龄幼虫体长约2 mm,头壳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身体淡黄色,每个体节有红褐色环纹(图5);2龄幼虫长4~5 mm,身体淡黄色,略透明,中胸后面各体节背面有4个褐色点横向排列,腹部每节近前沿有4个褐色点,近后沿有2个褐色点,并在腹部斑点部位开始着生刚毛,胸足呈褐色(图6);3~4龄幼虫,身体黄色,略透明,前胸背板分成2块,各体节背面出现模糊的2块黑斑,纵向连成2条宽黑带(图7);老熟幼虫体长25~30 mm,宽3~4 mm,头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分成2块,身体黄色或橙黄色不透明,背面2条纵向黑带明显,各体节两侧各有2个黑色毛瘤,尾节硬皮板黑色,胸足黑色,腹足和尾足黄色(图8)。
 
 
 

 

 

蛹长9~11 mm,宽5.0~5.5 mm,黑褐色,有光泽,前端钝圆,尾端尖削,背面隆起,腹面较平(图9)。

 
 

 

 

 

生活习性及危害

 
 
 

中华新木蛾初孵幼虫偏好剥食幼嫩茶树叶片表皮叶肉组织,3龄幼虫开始取食较为成熟的叶片,喜将两叶片叠在一起吐丝粘成纺锤形虫苞并隐匿其中进行取食(图10),随着食量增长,被害茶树叶片常见缺刻。6~7龄幼虫进入暴食期,以虫苞为巢取食附近茶树叶片,受害严重的茶树两侧常呈现枯枝黄叶(图11)。老熟幼虫受到惊扰时会疯狂扭动身体进行逃脱。成虫白天隐藏在茶丛中,傍晚和夜间求偶交配,不具趋光性,当被捕获时会有2~4 s的短暂假死行为。

 

 

 

 

 

防治方法

 

1

修剪除虫

在中华新木蛾幼虫期,通过轻修剪和边缘修剪等不同修剪方式将虫苞去除,并将剪下来的枝叶移出茶园,集中处理。

2

药剂防治

可选择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但施药适期要掌握在3 龄前幼虫期,老熟幼虫有较强的抗药性。

3

生物防治

可通过保护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自然界的天敌捕杀中华新木蛾的卵和幼虫(图12)。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