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包粽子”的茶树害虫——茶细蛾
2020-08-25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次
茶细蛾[Caloptiliatheivora(Walsingham)]属鳞翅目、细蛾科,是茶树嫩梢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原本仅在一些荒野小灌木上少量发生,后逐渐取食为害油茶和茶树等植物,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演变为我国各大茶区的一种常发性害虫,部分年份局部地区可致茶树严重受害。茶细蛾主要在嫩叶上潜叶、卷边和卷苞为害(图1),卷苞常成三角状,形似“粽子”,较易识别;其排泄的粪便常积留在苞内,采茶过程中若带入这类虫苞,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本文重点介绍茶细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天敌及防治措施,供生产上参考。
图1 茶细蛾田间典型为害状
茶细蛾为全变态茶树害虫,完成1个世代要经历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
1. 成虫
成虫体翅细长,体长4~6 mm,翅展10~13 mm。头、胸暗褐色,触角褐色丝状,长6.0~7.5 mm,超过前翅;颜面披有金黄色毛丛,复眼黑色,口喙长,淡褐色。前翅褐色带紫色光泽,翅面中央有一较大的金黄色三角形斑块,其中1个边位于前缘,与其相对的顶角接近后缘;后翅暗褐色,缘毛长。前、中足腿节、胫节暗褐色,跗节白色;后足腿节中部淡黄色,基部及端部暗褐色,胫节和跗节一侧暗褐色,另一侧淡黄色(图2)。
2. 卵
卵扁平,椭圆形,长约0.4 mm,无色透明,有光泽,近孵化时呈乳白色浑浊状。
3. 幼虫
幼虫虫体乳白色,半透明,口器褐色,单眼黑色,腹足3对。共5龄,1~5龄体长依次为约1.0 mm、1.5~2.0 mm、2.5~4.0 mm、5.0~7.0 mm和8.0~11.0 mm。低龄幼虫(1~3龄)体略扁平,头小,胸部最宽大,腹部由前向后渐细(图3-A);大龄幼虫体圆筒形,能透见深绿色至紫黑色的消化物,体上生有白色细毛(图3-B、3-C);老熟幼虫身体短而粗,外观更加圆滑,体黄而不透,体内消化道等组织不可见(图4-C)。
注:A-3龄幼虫,B-4龄幼虫,C-5龄前期幼虫。
图3 茶细蛾幼虫形态
注:A-茧生态照,B-茧初期,C-茧内的老熟幼虫(5龄后期),D-蛹。
4. 茧和蛹
茧灰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 cm,宽约2 mm,茧表面自中间沿纵向有老熟幼虫排泄物形成的棕褐色线状纹;茧外有一层横向的白色丝网拉住叶面起保护作用(图4-A、4-B)。
蛹长约6 mm,圆筒形;头顶呈三角形,复眼红褐色;背面浅棕色,腹面及翅芽淡黄色,翅芽达腹部第六节前缘;触角和后足均长于蛹体(图4-D)。
茶细蛾1年发生7~8代,以茧和蛹在茶树中、下部老叶上越冬,第1~2代发生较为整齐,以后世代重叠,发生数量受高温和干旱影响较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第一代幼虫在4—5月发生。其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趋嫩为害,主要为害芽下第1~3叶,一般夏茶受害较重。
茶细蛾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次日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尾和产卵,具有趋光性;成虫白天不活跃,喜荫蔽处停息,停息时前中足并拢直立,触角、后足与体翅平行,身体侧面观呈“人”字形。
幼虫共5龄,其为害时期可分为潜叶期(1~2龄)、卷边期(3~4龄前期)和卷苞期(4龄后期至5龄)(图5)。幼虫孵化后在卵壳边缘处咬破叶片下表皮,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在叶片背面形成弯曲不规则的潜道(图5-A)。幼虫3龄后开始在叶缘下表皮内取食叶肉,留下透明的下表皮(图5-B),后将叶缘向叶背卷折(图5-C),在卷边内取食叶肉(图5-D)。幼虫在4龄后期咬破卷边表皮爬出,并在附近嫩叶上吐丝将叶尖向背面卷曲(图5-E),并逐步用丝将大部分叶片卷成三角形虫苞(图5-F、5-G),栖息于苞内取食,留下枯黄半透明状上表皮(图5-H、5-I);如1个虫苞食尽,则转移到其他叶片继续卷苞为害。卷苞过程似包粽子,这个粽子形状的三角苞是茶细蛾为害状的典型特征。通常1个虫苞内见1头幼虫,其次是2头,最多可达4头;虫苞内幼虫龄期有不一致的现象(图6)。
注:A-潜叶期(图示其潜道);B~D-卷边期(B、C-叶缘取食叶肉留下表皮,D-卷边为害后期);E~I:卷苞期(E-自叶尖向叶背卷叶,F~G-叶侧缘封边,H~I-三角苞内为害)。
图5 茶细蛾幼虫为害过程
茶细蛾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两大类。寄生性天敌以寄生蜂为主,捕食性天敌主要是蜘蛛。
寄生蜂是茶细蛾的一类重要天敌。目前报道的寄生蜂主要有茶细蛾锤腹姬小蜂Sympiesis sp.、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细蛾金小蜂Pteromalus apantelophagus(Crawford)、大腿小蜂Brachymeria sp.、茶细蛾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theivorae(Shenefelt)、三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schoenobii Wilkinson、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ruficrus(Haliday)、菲岛抱缘姬蜂Temelucha philippinensis(Ashmead)、菱室姬蜂Mesochorus sp.和狭面姬小蜂Stenomesius sp.等。其中,茶细蛾锤腹姬小蜂等在杭州为优势寄生蜂。
蜘蛛是茶细蛾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安徽茶园中棕管巢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斜纹猫蛛等是茶细蛾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另外,步甲也是茶细蛾等卷叶类害虫的一类重要天敌,据观察,一种宽颚步甲Parena sp.幼虫可以钻进三角苞内对茶细蛾幼虫进行捕食(图7-C)。
注:A-搜索茶细蛾幼虫的寄生蜂成虫,B-茶细蛾原绒茧蜂的茧,C-即将捕食的步甲幼虫;图中蓝色箭头指向天敌。
图7 3种茶细蛾天敌
茶细蛾可通过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主要措施包括人工采摘、性诱防治、灯光诱杀和天敌保护等。
茶细蛾主要在嫩梢上为害,可人工及时摘除卷边叶和三角苞。
可利用茶细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田间成虫监测和防治,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二代成虫,压低全年虫口基数。
茶细蛾成虫具有趋光性,成虫高峰期可以用诱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
茶细蛾天敌资源丰富,注意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其他害虫时需要合理控制好各种色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治的时间,减少对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误杀。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