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茶尺蠖的克星——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2021-07-31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 grisescens)是我国茶园中两种主要的食叶类害虫,以幼虫咀食茶树嫩叶和成叶为害,使叶片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幼虫食量大,暴食期将茶树老叶、嫩茎全部吃光,只剩光秃秃的茶杆,似火烧状,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有时甚至导致茶树死亡。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 是茶园主要食叶类害虫茶尺蠖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可感染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使其死亡。在田间看到茶尺蠖幼虫倒挂在树枝上的现象,就是由于感染病毒造成的,在自然界这是一种生物相克现象,把这种病毒经人工繁殖后,就可用于防治茶尺蠖。

 
图片
 
 
0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
 
 
1977年,在安徽的宣城、郎溪、广德及屯溪一带,茶园中出现了茶尺蠖流行性病情,幼虫在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生长受到抑制,取食减少,临近死亡时,体内液化,流出脓液,吸附于植株上,悬垂死亡(图1)。赵烨烽等从死虫标本上分离得到病毒多角体颗粒,根据病症和侵染虫体部位的观察,初步确定其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这是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我国首次报道。随后,我国科学家陆续对其开展了研究,朱国凯等经过鉴定,进一步确定其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即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核型多角体病毒A亚组。
 
 

图1  感染病毒死亡的茶尺蠖

 
 
 
0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
病毒形态特征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病毒,外形呈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形状,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多角体外被有多角体膜,多角体内包含随机分布的病毒粒子,包埋于晶格排列的多角体蛋白中,病毒粒子外形呈杆状(图2),它只能专一感染相应的昆虫,不会影响到人类。

 

 

图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形态(上)和碱解后的病毒粒(下)

 
图片
 
 
03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
病毒的作用机理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般在繁殖过程中存在2种病毒粒子,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和包含体衍生病毒粒子(Occluded Virus,ODV)。2种粒子的核内双链DNA完全一致,ODV包埋于多角体蛋白中,负责病毒在昆虫个体之间的传播,BV没有多角体蛋白,负责病毒在昆虫体内细胞与组织间传播。核型多角体病毒借助这两种粒子完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和种群内的扩散。当昆虫取食带有病毒包涵体的叶片后,包涵体侵入中肠上皮细胞,以膜融合的方式进行感染,且在该细胞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增殖。在DNA复制后期,核衣壳开始组装成BV或者ODV。BV从中肠上皮细胞基底部通过血淋巴系统,到达其他部位细胞,并通过内吞作用、膜融合、胞饮作用一种或多种方式侵入细胞,进行感染,ODV留在中肠细胞内,待宿主死亡后,再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并开始下一轮的感染循环,可保持病毒在外环境中的稳定存在。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有较强的专一性,目前发现仅感染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这2个近缘种,对其他生物十分安全。从1983年开始,我国科学家陆续研究明确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理化性质等,并使其剂型化,应用于田间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已取得生物农药登记,通用名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该产品在茶园中连续施用几年之后,可逐步达到茶尺蠖、灰茶尺蠖和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后效作用显著。

 
图片
 
 
04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杀虫剂的使用技术
 
 
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宜在茶尺蠖或灰茶尺蠖第一代或第五代、第六代的1龄幼虫期喷施,以虫口密度小、发生整齐的第一代防治为最佳。施用时应均匀喷雾,建议防治茶尺蠖施药量每公顷1125~1500 mL,防治灰茶尺蠖施药量每公顷2250~3000 mL。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2点:一是在自然条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高温和紫外线较敏感,照射时间越长,病毒活性会下降,宜在晴天傍晚或阴天施用,以减轻日照的杀伤力;二是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病毒在虫体内有一个增殖过程,因此需要5~7 d幼虫才会逐渐死亡。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