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台湾乌龙茶小传

2016-06-30  作者: admin  来源: 千鹤茶苗  已阅读

【本文节选自将出版图书《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图解版),主编李远华,图书将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预计出版时间2016年5月,敬请关注。】

(阿里山茶园)

(一)台湾乌龙茶起源于福建

早在17世纪的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下,便有关台湾野生茶树的记录,但号称“台湾茶叶的始祖”——乌龙茶却是缘于福建。只是福建乌龙茶制作工艺传到台湾,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后有所发展,再加上台湾特有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培育出的乌龙茶茶叶原料,使得市场上流通的台湾乌龙茶具有自己的风格与特征。根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区别,可将台湾乌龙茶主要分为轻发酵的包种茶和重发酵的台湾乌龙两类。

(二)台湾茶叶的制作始于清

据1645年古荷兰文撰写的《巴达维亚城日记》,当时的台湾并无茶树栽培,当地消费的茶叶运自福建。直到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后,建立台湾汉人主体社会,二十余后,随着郑氏家族统治的结束,于康熙廿二年(1683年),清廷在台湾设县、府、巡道,大陆沿海的同胞以各种方式纷纷移居台湾。在公元18世纪70年代,台湾台北木栅山区的丘陵地,因其优异的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因此吸引一批福建人带着乌龙茶树种到此开垦定居。

嘉庆年间(1796-1820年),福建商人柯朝氏将闽茶种引入台湾,种植于鱼坑(今瑞芳区),大部分人认为此为台湾北部植茶之始。由此沿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大汉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溪之丘陵地带广种茶树,而农民多以制茶为副业。另外,相传冻顶乌龙茶起源于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林凤池氏自台湾到福建参加科举考试后,回南投县鹿谷乡探亲时带上了一些武夷山茶苗,并将它们种植在气候温和的冻顶山,接着当地人按照林凤池介绍的方法,采摘芽叶,加工成乌龙茶。

(三)台湾开始经营制造包种茶

鸦片战争后,台北淡水开港,吸引到许多外国洋行到台北大稻埕设立茶厂精制乌龙茶。1869年,英国商人约翰杜德将当时台湾生产的乌龙茶取名“福尔摩沙茶”或称“台湾乌龙”,外销至欧美。19世纪70年代,台湾乌龙茶蓬勃发展,但80年代初因台湾乌龙茶滞销,茶商将茶叶运往对岸福州改制出售,直到1881年,福建同安的吴福源先生带着包种茶的加工技术,在台北开设“源隆号”(茶行),经营制造包种茶,此为台湾从事包种茶制造之先声。

(台湾包种茶叶底)

 

(四)台湾开始使用机械制造茶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方面台湾原有的台湾乌龙和包种茶扩大种植面积、产量提高,另一方面又引进印度等地茶树栽培,使得台湾茶业界不再是乌龙茶一枝独秀了。然而继红茶的走红,绿茶随后的抬头,虽历经百年,台湾乌龙茶依旧稳占台湾茶叶外销首位。1903年,台湾总督府于现今的桃园杨梅镇埔心一代设立了“制茶试验场”(今农委会茶业改良场的前身),开始台湾茶叶的机械制造。

(五)张乃妙茶师将铁观音引入台湾

据台湾吴振铎《中国茶道》里的记载,拥有百年历史的台湾铁观音,是由安溪大坪乡萍州村人张乃妙自安溪引进。1916年,张乃妙受当时政府的委派,以 “政府茶师”身份到福建安溪正式购买千株铁观音茶苗,种植于台北樟湖山(即今指南山)。之所以委派茶师张乃妙,与他回安溪老家探亲之行有关。张乃妙第一次将家乡纯正的铁观音茶苗引进台湾,大体时间为公元1896年。陈文怀在《港台茶事》写道,“张氏回福建安溪老家探亲,尝到了‘一啜三日夸’的铁观音茶,十分赞赏,遂向亲友索求12株铁观音纯正茶苗,携回台湾的居住地台北木栅,在屋后石崖缝间的土台上种植。”由于这一带的自然生长环境,无论是土质条件,还是气候情况,均与安溪原产地相近,所以引种成功,繁殖扩展快。再加上茶师张乃妙一生醉心于茶叶的种植、制作和研发,其制作的包种茶风味口感佳,曾荣获台湾劝业共进会特等“金牌尝”,当时连日本制茶技师也不由赞叹,从此其名声鹊起,受聘为“巡回茶师”。

(台茶铁观音)

(六)成立台湾省茶业改良场

20世纪60年代,台湾茶业界相对以往更加注重茶叶新品种的改良和茶叶生产技术的提升,1964年至1967年间,政府部门帮助台湾茶农更新茶园机械,提高采摘技术。为精简机构,1968年台湾省政府合并茶叶育种、栽培、生产研发部门,成立台湾农委会各地区茶业改良场。台湾茶业,先后在吴振铎等人努力下,取得了发展。

(七)台湾茶由外销为主转换为内外销并重

1974年,因世界爆发能源危机,且台币升值,劳力缺乏,工资高涨等,使得含乌龙茶在内的台茶逐渐失去外销竞争优势。

为突破瓶颈,台湾六龟地区开始广推栽种和制作金萱与乌龙茶种。现今,伴随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以外销为导向的台湾茶业早就发生了变化,台湾茶大部分由当地人消耗掉,特别是1990年以后,台湾每年要靠大量的进口茶叶来满足岛内茶客的需求。

(台湾专业茶农户)

台湾茶人范增平根据茶叶知名度、消费市场和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于1992年拟定了台湾十大名茶,分别指鹿谷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木栅铁观音、松柏长青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桃园龙泉茶、山峡龙井茶和日月潭红茶。2007年,为展现台湾不同茶区的特色,台湾农委会也办理“十大经典名茶选拔”。市面上也存在各种各样不尽相同的“台湾十大名茶榜”,榜上有名的茶叶中,虽包含绿茶、红茶,但多数都还是属于台湾乌龙茶。

……………………………………………………………………………………

 

主编简介:

李远华,教授,博士,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评审专家,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南平市茶叶学会理事长,《茶叶学报》、《福建茶叶》、《武夷学院学报》期刊编委。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学改革项目等。在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Chines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茶叶科学》、《中国茶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高等农业教育》、《中国农业教育》等国内外SCI刊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美国GenBank登录了3个茶树基因。出版《茶》专著,主编《第一次品岩茶就上手》,副主编《2013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兼审稿《武夷茶大典》,第二作者编著《茶经导读》,参编大学本科教材《茶文化学》(第三版)、《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学》及《民族茶艺学》等。

  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奖、2015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十一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等,第二届中华茶奥赛茶艺大赛团体一等奖指导教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本科)茶艺大赛团体三等奖指导教师。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