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茶树如何修剪
生态茶园建设已成为目前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美丽茶园建设,真正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茶树生长过程中,顶芽生长旺盛,侧芽生长较弱或缓慢,呈现明显的顶端优势(图1),因此茶树修剪是生态茶园树冠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本文重点介绍了优质高效茶树树冠培育的基本要求、不同的修剪方式及其技术要点,以及修剪的配套技术措施等,目前已发表在《中国茶叶》上,在此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图1 茶树呈现明显的顶端优势
一、优质高效茶树树冠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树冠不仅有利于采摘,也是优质高产的基础。优质高效茶树树冠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分明,分布均匀
茶树分枝接近地面的较粗壮,数量较少,离地面向上生长,分枝数量逐渐增加,至采摘面时生长枝健壮而茂密。茶树树冠呈扇形结构,而不是伞状的结构。
2.树高适中
树冠太低不易达到一定的覆盖度和芽叶密度;如果树冠太高,又会降低光合作用产物和矿质养分的利用率,同时也不利于采摘操作。灌木型平面或机采树冠的茶树高度适宜控制在80 cm左右;手采立体树冠采摘前则可提高到100~120 cm。
3. 树冠广阔,覆盖度大
在适当控制树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树冠幅度,使茶树具有宽大的采摘面。一般要求树幅在130~135 cm之间,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覆盖度过高,茶园密不透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对病虫害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也较低。但树冠狭窄,覆盖度过小,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冲刷严重,杂草多,不仅产量低,也不利于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冠面叶层较厚
茶树叶片既是采摘的对象,又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应新梢生长的场所。因此,要获得高产优质的鲜叶原料,树冠面应维持一定的叶层厚度。一般平面或机采树冠应有20 cm左右的叶层,立体树冠应有40 cm以上的叶层。
二、茶树修剪技术
修剪是茶树树冠培养最重要的技术。修剪的种类很多,有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和边缘修剪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和成龄茶园的重修剪。
1.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主要用于幼龄茶树的树冠培养,塑造扇形树冠。幼龄茶树不及时定型修剪,容易导致形成伞状树冠,产量低,也不易采摘。
茶树定型修剪一般进行3次,方法如下: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当茶树苗高30 cm以上,离地表5 cm处茎粗超过0.3 cm,最好有1~2个分枝时即可开剪(图2)。对于正常出圃达到上述要求的无性系茶苗,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后立即进行,但对于生长较差或苗高仅为20 cm左右的茶苗,移栽时打顶,第一次定剪推迟到次年春茶前(经1年生长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以离地面15~20 cm为宜。修剪时,用整枝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应向内侧倾斜,尽量保留外侧的腋芽,使发出的新枝向外侧倾斜,剪口要光滑,以利愈合。
图2第一次定型修剪示意图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次修剪1年后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0~15 cm,即离地25~30 cm处修剪(图3)。若茶树生长旺盛,树高达到55~60 cm,也可提前进行。这次修剪可用篱剪按修剪高度剪平。修剪时间以春茶前进行为宜,但对于土壤肥力较高,长势旺盛的茶树,也可在第一批春茶打顶采摘后进行,以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春茶打顶只采离地30 cm以上的新梢,30 cm以下的新梢坚决保留。做不到这一点的应在春茶萌动前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
图3第二次定型修剪示意图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1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旺盛,同样可提前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基础上再提高10~15 cm,即离地40 cm左右用篱剪将蓬面剪平即可(图4)。对于生长较好的茶树和采摘名优茶的地区,可在第一批春茶采摘后,再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夏秋茶打顶养蓬。
图4 第三次定型修剪示意图
幼龄茶树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高度为50~60 cm,树幅70~80 cm,树冠迅速扩展,已具有合理的骨架,即可适当地留叶采摘。第5~6年即可采摘春茶,前期多采名优茶,中期提前结束采摘,在上次剪口上再提高5~10 cm进行整形修剪,使树冠略成弧形,即可正式投产。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