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历史
茶的传来
茶原本不是日本所固有的产物,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而喝茶的习惯则是在纪元前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大约是前汉的时代,而茶的兴盛大约是在唐朝,当时有称做陆羽的茶学者写了一部关于茶的「茶经」,如果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当时的茶的话,则是比较接近像药一般的东西,除了要用之外,当时在唐朝的佛教礼仪中也有使用到茶。
茶传到日本的契机,是因为遣唐使与留学生从中国将茶带回日本而开始,在那时茶还是以药用为主,或是宗教仪式为主。而在圣武天皇天平元年的时候,有记录着宫中大法要时曾经用茶来供奉的纪录,此外东大寺的正仓院也有保存着当时大佛开眼供养所用的茶碗等,足以想象当时的情况。
到了平安时代,在桓武天皇延历二十四年的时候,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将回日本,并在近江国阪本的地方种植,这是日本最初种植茶叶,而这个地方往后被称做日吉茶园
而在之后的后弘仁六年时,嵯峨天皇在行幸于近江国韩崎之地时,因为大僧正永忠曾经献上茶叶,于是便命令全国各地开始种植,除此之外在皇宫中的法要会式里面也有使用茶的纪录。但是,随着宽平六年遣唐使的废止,与中国的交流也为之中断,只有一小部份的僧侣仍然保有饮茶的习惯。
终于到了中国宋朝,国力又兴盛了起来,这时日本是平安时代的末期,当时的权力者平清盛于是再度与中国开始交流,当时有一位前往日本的学问僧称作为荣西,而荣西禅师就是之后建造健仁寺的高僧,在建久二年的时候,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了茶的种子与茶道具一式,回来后则将种子种在九州的背振山上称作为石上坊的地方并用心照顾,因此,当时荣西禅师所种植之茶就称作为石上茶。然而值得探讨的是,当时荣西禅师所带回来的茶,到底是什么样的茶呢?
当中国进入了宋朝的时代后,茶的栽培与饮用方法变的非常的发达。然而唐朝的茶主要是以「团茶」为主,将茶叶固定成一块,然后再煎煮饮用,与日本现今的抹茶有一点接近,当时饮茶的礼法也已经规范,而器具则使用汤瓶,茶筅,天目茶碗等等。而茶则使用禅宗寺院的茶札,此外供茶也十分盛行。
此外,当时十分尊敬荣西禅师的京都北山高山寺的明惠上人,从荣西禅师那里得到了一些茶的种子,并且在高山寺内的深濑种植,大概是地点相当的合适的关系,所以种植出了十分高品质的茶种,在这之后高山寺所出产的茶便称做本茶,受到最高的尊敬。
至此,饮茶的习惯以禅宗寺院为中心而向日本各地发扬,连京都的公家与鐮仓的武士都十分爱用。而「东鉴」这本书,就曾经记载了三代将军源实朝因为宿醉而苦时,荣西禅师将茶当作药来让将军服用,而那时献上的「吃茶养生记」中也有记载,茶具有治疗万病的功效。
茶之汤的先驱者
南北朝的战争,以及应仁之乱等等的战乱持续的发生,这是一个连明天的未来都不可知的日子,而茶的文化也沦落至具有赌博行为的「斗茶」,至此茶的文化真的堕落了。而这只是其中流行于新兴武士阶级的活动,另外在京都的贵族之间则流行所谓「唐样之茶」,但其内容却是竞相比较所拥有的珍贵茶器。这些都是以足利义政为中心而产生的东山文化的一部份,根据当时将军侧近人士所撰写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以及「御饰书」等史料,当时对于茶室的布置方法,以及茶道具的摆设方法等等都已经有了制式的规范。
义政在东山殿(现今之银阁寺)所建立的茶室东求唐里,有著称做四叠半茶室始祖的同仁斋,而这样的茶之汤,后世通常称作为书院式茶道。
然而在这之中,有一个人自始至终指导义政茶道,在茶道史上也成为最初的先驱者的,他就是村田珠光。
珠光是奈良人,以茶为志,在大德寺成为一休禅师的弟子,把禅宗的理想融入在茶道之中。力求俭素的他,将原本高级的漆台以竹台代替,将原本象牙做的茶杓以竹子代替,而唐朝传来的陶器则用日本土产的茶碗来代替,如此力求简洁的茶之汤,后世称作为草庵茶。
因为应仁之乱的灾祸,京都大半都变成了灰烬,具有文化素养的人们都逃离到了远方,而在此时京都旁边的和泉国的堺町,因为地理环境佳,而且是当时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具有繁荣及自由的经济,仿佛与周围的战乱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在这样优渥的条件下,自然也就扛起了文化传承的重担,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一位称做武野绍鸥的人,也就是后来的千利休居士。
里千家茶道
对于茶的推荐:和、敬、清、寂
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以及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是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以及复杂的事情,很都人认为「就算是在自己家里,就算是一个人也可以喝茶。。」,但是,在茶道的本质中,和所代表的真谛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只要随时随地的从内心去体认茶道里的「和」,必定可以了解到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了多少世代而流传了下来,保存了数百年来的美感。对于自然的爱好,以及随着四季的变迁,以古老的习俗来做内心与内心的相互沟通,这就是「和」的感觉。
的确,现代人的我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是被动的,但是人们却拥有对于美的极纤细的感受性。然而将此心性再加以提炼,就是所为的「茶の味」,也就是茶道的精神。隐藏在茶道具中间的艺术性,以及种种布置,摆设以及茶之汤,果子等,仿如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说到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济间的敬爱。以和而敬,从此开始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随。
而清,则是清净,清洁的意思,也是茶道的种种礼仪,做法中十分强调的部分。
在古时候有着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爱好茶的人给了利休居士很多黄金,说无论多少钱也无所谓,请帮我购买适当的茶道具。然而利休居士则把全部的钱都买了白布。然后送还给那个人,并道「只要茶巾是干净的,即使不需要任何道具,也能够品尝茶的真随」,难道这不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吗?
许多人认为茶之汤中,一定要使用古老的器物,注重是那个时代的哪个大师所做,以及是否是那个时代的那个名人所用过,总是把古老摆在所有事物之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最注重的应该是清洁,在利休百首中也咏道「水与汤可洗净茶巾与茶筅,而炳杓则可以洗净内心」。
由清而静,也就是所谓的「静寂」,就如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内心深深的加以沉淀的感觉。
而寂乃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茶道美化人的内心
让我们来探讨以下茶道的实际效用,绝无夸大不实之意。即使只是学习了茶道初步的做法,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变得更有气质,你将会发现,你便的不再惟独注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品尝一般的绿茶或是点心,你的态度,体态以及言行举止,都会受到茶道的深层影响而加以升华。
然而茶道也是艺术的一个分野,甚至可以说是传统艺术的总和,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的融合体,接触茶道后,接触书画,陶艺,漆器,织物等艺术的机会也会大增,甚至也会接触到古典文学。所以茶道乃是生活中知识的宝库,也是朝向丰富人生的最佳道路。
了解茶道的礼仪做法
说道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些错误的,学习茶道礼仪作法时,应该要自己用心去学习细部的动作,如有不了解时应当请教老师,以获得充分的理解,于是开始累积经验,最后正确的礼仪作法就如你身体的一部份一样,永生都不会忘记。
在茶道的礼仪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时,应当要将茶筅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然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即使同样是茶筅,但是开始和结束时的意义却有不同,请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尝茶的时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个方向转动呢?这也是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在喝茶的时候转动茶碗,是为了要避免从正面饮用的意思,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开始饮用,而饮用完后再加以清洁嘴角所碰触之处,然而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重复。
然而,诸如此类的茶道礼仪作法,事实上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茶道从利休居士发扬以来已经过了四百余年,在我们日本人心中已经孕育了不知道多少世代,乃是粹练而得之物,即使是茶道用具的做法与摆设等,绝无不适合之处,只要诚心加以练习,相信你也可以感受到茶道之中的乐趣。
里千家茶道的历史
始祖 ・千利休(せんりきゅう)(1522-1591)
二世 ・少庵宗淳(しょうあんそうじゅん)(1546-1614)
三世 ・元伯宗旦(げんぱくそうたん)(1578-1658)
此人之三子纷表成立了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
四世 ・仙叟宗室(せんそうそうしつ)(1622-1697)
五世 ・常叟宗室(じょうそうそうしつ)(1673-1704)
六世 ・泰叟宗室(たいそうそうしつ)(1694-1726)
七世 ・竺叟宗室(ちくそうそうしつ)(1709-1733)
八世 ・一灯宗室(いっとうそうしつ)(1719-1771)
九世 ・石翁宗室(せきおうそうしつ)(1746-1801)
十世 ・认得斎宗室(にんとくさいそうしつ)(1770-1826)
十一世 ・玄玄斎宗室(げんげんさいそうしつ)(1810-1877)
十二世 ・又玄少斎宗室(ゆうみょうさいそうしつ)(1853-1917)
十三世 ・圆能斎宗室(えんのうさいそうしつ)(1872-1924)
十四世 ・淡淡斎宗室(たんたんさいそうしつ)(1893-1964)
十五世(当代)・鹏云斎宗室(ほううんさいそうしつ)(1923-目前)
里千家茶道具名物鉴赏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