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我国茶产业区域发展综合实力评估结果出炉

2017-07-01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及所在研究机构原创性成果,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研究报告全文将于近期刊发。

 

一、评估目的、意义与方法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茶叶主产地发展综合实力,找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产区的分布规律,帮助部分主产地找出发展短板,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我们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国茶叶主产省、主产县的产业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受数据采集困难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的评估指标体系中采用的指标可能并不全面,部分产区也未进入排名体系。这些不足会在下一年度排名中进一步完善。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各个产区正确认识本产区在全国茶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对优化茶产业区域布局,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区域集聚,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茶叶产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后,结合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我国茶产业区域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模型。评价方法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价指标的权重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客观获得。评价模型包括4个维度的10个评价指标,4个维度是:(1)产业规模指标;(2)产品专业化指标;(3)科技支撑指标;(4)产业素质与效益指标。

二、评价结果概况

      在17个产茶省中,其中综合实力得分大于0的有7个,小于0的有10个。前5强的省份是福建、四川、云南、浙江、贵州其后依次是湖北、湖南、安徽、广东、陕西、河南、广西、江西、山东、重庆、江苏、甘肃。

被评估的264个茶叶主产县中,综合得分大于105个,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产茶县;得分介于0-0.5之间的86个,是综合实力中等的产茶县得分小于-0.573个,为综合实力较弱的产茶县。县域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依次是福建安溪、湖南安化、福建福安、四川名山、贵州湄潭、浙江安吉、河南浉河、福建福鼎、湖南长沙和云南凤庆。

县域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排名前100的省域分布如下图所示。进入百强县的个数福建和四川占位最多,都是14个;其次是贵州,有11个;浙江、湖北和湖南均有10个;云南6个;安徽5个;江西、广东、广西均有4个;陕西有3个;河南和江苏2个;山东1个。

三、评价结论与政策启示

从现有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产业发展的适度规模是综合发展实力的基础;要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品线,并提高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产业发展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化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瓶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产业素质与品牌建设不可或缺。评估结果具有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产业发展要有适度的产业规模。适度的产业规模是提升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基础。当前,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产区,在发挥自己规模优势的同时要重点抓自身的短板,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要“扬长补短”,而不能“扬长避短”。长期来看,要进一步优化全国茶产业区域布局,引导茶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避免一味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张。

第二,做好主导产品的培育与开发。从全国范围来看,产业结构要与市场结构相匹配,多样化的产品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从区域角度来讲,个性化的产品更能够提升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盲目跟从市场的“炒作热潮”,只会让产业发展很被动。各区域应该发挥自己产业基础优势,集中发力,做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安溪铁观音、安化黑茶、安吉白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第三,加快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区域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现代茶业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要贯彻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导向,进一步保障主产区生态优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区生态安全,树立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的发展理念。

第四,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素质。首先要集中培育规模化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引领本地产业品牌化发展。其次,要积极推行品牌化战略,创新品牌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公共品牌营销力度,积极扶持企业创建品牌。再次,要切实提高产业效益,特别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保障茶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产业规模不大的产区,更应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产业素质,做到小而精,通过产业素质提升提高综合实力。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