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关于白鸡冠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2021-06-28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1》

 

白鸡冠,是岩茶里大名鼎鼎的白化树种。

 

春茶季时,到各处茶地走走逛逛, 白鸡冠在众多茶树里,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因为,它的新梢叶片特殊,新叶是鲜黄色。

 

远远看去,只见一丛丛深绿色的树冠上,密布着一层鹅黄色的嫩叶。

 

万绿丛中一点“嫩黄”,分外扎眼,极易辨认。

 

前不久,八月同学在文章里留言——有空说说白鸡冠呗,聊聊它的今生前世,制茶工艺之类的。

 

看到这则留言,麻花一阵苦笑。

 

哎,老兄,你有所不知。

 

这事,说来话长。

 

在现阶段的武夷山,要想找到一片白鸡冠作为素材,可不容易!

 

 

 

 

《2》

 

白鸡冠的前世,赫赫有名。

 

当年,道教南派五祖之一的白玉蟾祖师,曾经在武夷山修炼很多年。

 

他最喜欢喝白鸡冠,觉得白鸡冠能辅助练气。

 

在名人效应影响下,一时间,白鸡冠作为“道家练气茶”,风靡一时。

 

作为道茶出身的白鸡冠,备受推崇,被人视为有强身健体的效果。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在古代,武夷山的茶农先民们,大量种植白鸡冠。

 

使得这一名品,流芳百年,留存至今。

 

遥想当年,借用阿Q的名言,白鸡冠在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是阔过的,在四大名丛里,曾经最具名气和地位。

 

但现如今,白鸡冠的江湖地位,早已不如往日。 

 

在武夷山里,肉桂这个当红品种,一枝独秀多年。

 

在肉桂的庞大市场号召力下,早些年,不少茶农纷纷将自家茶地里的小众品种砍了,改种肉桂。

 

这一滚滚时代洪流下,白鸡冠的生存空间,日愈变窄。

 

在各大正岩山场里,要想找到成片的白鸡冠,极不容易。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

 

岩茶里,作为“前浪”的白鸡冠,其处境,让人一声嗟叹!

 

 

 

 

《3》

 

白鸡冠的今世,江湖地位尴尬。

 

论名气,白鸡冠在众多岩茶品种里,声名在外。

 

但论实际分布,在正岩各大产区内,白鸡冠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近些年到武夷山,曾经见到过最有传奇色彩的一株白鸡冠,在于在鬼洞里邂逅到的母树。

 

绕路来到天心寺的后山,是一处分岔路口。

 

往左走,是大路,通往倒水坑。

 

往右向上走,有条不起眼的小路,可以穿过鬼洞。

 

从内鬼洞往下,四周全是参差不齐,星罗密布的奇种。

 

跨过一条纵深极长的水沟后,进入外鬼洞,再继续行进大约半小时,在路边,有一棵不起眼的茶树。

 

但是,当时带路的慧苑老友,特意提醒。

 

“这是白鸡冠的母树,你们看,它身上没有挂牌标识,但根部特意被围起来,被人精心照顾着。”

 

 

 

呃,这是白鸡冠?话说,它的叶片也不白啊?

 

后来才知道,我们闹了一个误会,彼时是个秋天,茶树枝梢以老叶居多。

 

对白鸡冠来说,只有春茶季时,茶树新梢萌发出来的新叶,才是嫩黄偏白的。

 

其余时候,光从叶片外观看,白鸡冠的叶片与其它茶树相比,并无特殊。

 

当时,在拍下那株珍贵的母树白鸡冠图片后,心里在想,其实,全武夷山的白鸡冠,作为它的遗脉,应该到这里来朝朝圣。

 

在鬼洞这处避世的山场,有无数古老的奇种,偏安一隅,得以延续相传。

 

与赫赫有名的母树大红袍相比,母树白鸡冠的所在地,可以说,显得有些寒酸。

 

除了有一圈土堆围起来外,其余的地方,半点没有特别。

 

再仔细一想,除了白鸡冠以外,还不知道有多少岩茶品种的母树,藏身一隅,籍籍无名。

 

还有的,在代代的有性繁殖下,消失在茫茫茶海里,再也难觅踪迹。

 

历史上的武夷名丛,名录众多。

 

但今时今日,还能够被我们找到、看到、以及喝到的,已经为数不多了!

 

 

 

 

《4》

 

现在,在肉桂一家独大多年后。

 

许多有远见的茶农,逐渐意识到,再这么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

 

因为,武夷岩茶的特色之一,在于品种众多,口味丰富。

 

现在放眼过去,市面上除了肉桂,就是水仙,鲜少有其它品种。

 

这种尴尬现状,对岩茶长期发展不利。

 

另外,肉桂一枝独大,还暴露出不少陈弊。

 

比如,在肉桂还没开采制茶前,自己的工人、茶厂、设备等,空置在一旁,没有参与投产,会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

 

又比如,岩茶里,一茶一味。白鸡冠的清苦药香,水金龟的梅花香,北斗的木质香……

 

在市场呼唤多元化的当下,如果自家没有小品种傍身,多少显得尴尬。

 

但是,按照景区管理部门的规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正岩山场内已经不再允许茶地扩建。

 

只能是,在原有茶地的基础上补种或者改种。

 

在正岩山场里,就算是茶农有心想要再种些小品种,多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和寸土寸金的正岩山场相比,半岩、乃至于外山,作为一片广阔天地。

 

反而是,更好地为武夷岩茶里的一众非水仙、非肉桂的品种,保留了一席之地!

 

这些个性突出的品种,一来,向前“进”一步,可以作为“单品”,丰富岩茶市场。

 

二来,还能够“退”一步,当做拼配大红袍的原料。

 

为大红袍的百花齐放,默默贡献力量!

 

放眼未来,这些可攻可守的岩茶品种,从市场价值看,它们的潜力不小!

 

 

 

 

《5》

 

继续聊回白鸡冠。

 

据资料显示,茶树发生白化的原因,相对复杂。

 

与植物细胞色素的合成与降解、光合系统、叶绿体发育等,密切相关。

 

和其它岩茶品种不同,白鸡冠的叶脉细嫩,柔软,茶氨酸含量丰富,鲜味突出。

 

将白鸡冠的茶青鲜叶采下,放在一旁,和水仙的茶青一比。

 

在中大开面的水仙青叶衬托下,白鸡冠的鲜叶显得无比娇小玲珑。

 

像是茶界版的美女与野兽,天然拥有反差萌。

 

和其它岩茶品种相比,白鸡冠的加工流程,中规中矩。

 

当茶青鲜叶采下后,先摊晾,再做青,再揉捻,炒青等。

 

等到初制完成,放上一段时间,经过挑梗、拣剔等处理后,才是进一步的精制焙火,得出最终成品。

 

不过,和其它岩茶品种相比,白鸡冠的青叶相对娇嫩。

 

正因如此,在四大名丛里,白鸡冠是最不耐焙火的。 

 

大多数的制茶师,在做白鸡冠时,一般是焙到中轻火左右,不敢继续往下焙。

 

一方面是担心,白鸡冠的娇嫩青叶,吃不了太多的火。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住白鸡冠的清郁药香,保住白鸡冠的鲜爽本味!

 

 

 

 

《6》

 

在春茶季时,麻花摸着白鸡冠的柔软叶片,心里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说,岩茶的传统工艺是将岩茶焙成重火,将火功焙到极致。

 

那么,这要将白鸡冠,置于何地?

 

以白鸡冠本身的青叶特点看,将其焙到中火,已属不易。

 

要是再焙下去,焙成部分老茶鬼推崇的“传统火功”,那根本不现实!

 

想到这,不得不感慨,白鸡冠是众多岩茶里,是标新立异的存在。

 

论外形,白鸡冠的白化叶片,实属鹤立鸡群。

 

论风味,白鸡冠的清郁药香与明显的鲜爽风味,独具特色。

 

论工艺,白鸡冠本身的存在,就是对“岩茶传统历来都是焙重火”的否定!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