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茶歌茶舞

2016-04-29  作者:   来源:   已阅读

茶歌茶舞
易心堂辑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龙井谣》

  龙井龙井,
   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
   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
   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
   蕃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伤心歌》

   鸟叫出门,
   鬼叫进门。
   日里摘青,
   夜里炒青。
   手指起泡,
   眼睛发红。
   种茶人家,
   多少伤心。

《武夷山茶歌》

   采茶可怜真可怜,
   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
   灯火旁边算工钱。

《台湾茶歌》

         ㈠
   好酒爱饮竹叶青,采茶爱采嫩茶心;
   好酒一杯饮醉人,好茶一杯更多情。

         ㈡
   得蒙大姐按有情,茶杯照影景照人;
   连茶并杯吞落肚,十分难舍一条情。

         ㈢
   采茶山歌本正经,皆因山歌唱开心;
   山歌不是哥自唱,盘古开天唱到今。

         ㈣
   茶花白白茶叶青,双手攀枝弄歌声;
   忘了日日采茶苦,眼上情景一样好。

《采茶歌》
[清]陈章
   凤凰岭头春露香,
   青裙女儿指爪长。
   渡洞穿云采茶去,
   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
   都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
   谁知侬比莲心苦。



《采茶歌》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小妇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容。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锦官城里花如许,知误春归几少年。
   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雨前试采茶,
   细叶莫争多与少,筐携落日共还家。
   头遍采茶茶发芽,手提茶蓝头戴花,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早回家,
   莫让爹妈把心挂。二遍采茶正当春,
   采罢茶叶绣手巾,两边绣的茶花朵,
   中间绣的采茶人,姐妹绣花用了心。
   三遍采茶忙又忙,又要采茶又要插秧,
   去插秧来茶叶老,去采茶来秧要黄,
   采茶插秧两头忙。

《采茶歌》

采茶去,去入云山最深处。
年年常作采茶人,飞蓬双鬓衣褴褛。
采茶归去不自尝,妇女烘焙终朝忙。
须臾盛得青满筐,谁其贩者湖南商。
好茶得入朱门里,瀹以清泉味香美。
此时谁念采茶人,曾向深处憔翠死。
采茶复采茶,不如去采花。
采花虽得青钱少,插向鬓边使人好”。


《锣鼓茶歌》

  歌手拿上锣鼓,两人对唱,每人两句,夹以锣鼓,一韵到底。或一人唱一人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形式不拘一格。

   日上山顶正偏斜,远望大姐来送盅茶,
   左提米泡盐蛋酒,右提一壶花椒茶,
   喝了盅茶再来挖。

   远望大姐来送茶,米泡盐蛋手中拿,
   男女老少加把劲,插到田边好喝茶。
  
   郎在高山砍竹麻,姐在山窝喊喝茶,
   一日砍倒三捆竹,三日砍倒九捆麻,
   哪有闲工吃姐茶。


《男女对歌》

   正月里是新年,郎把皇历翻几翻,
   哥,看个好日子上茶山。
   出个什么门贩个什么茶,就在我家种庄稼,
   哥,外种庄稼内安家。
   六月里太阳大,田难种来地难挖,
   姐,一心只想贩紫茶。
   中隔儿壁有个王老八,年年进山贩紫茶,
   哥,没有几个银钱带回家。
   我要走来你就走,你要走来我不留,
   哥,留在我家结冤仇。
   送郎哥到箱子边,打开箱子拿银钱,
   哥,常把小妹记心间。
   送郎哥到大门庭,大门庭前一对纱灯,
   哥,要学蜡烛一条心。
   送郎哥到大门口,双手扯着我郎手,
   哥,实是难舍又难丢。
   送郎哥到稻场边,脚踏石磙发誓愿,
   哥,九年不回等十年……。

   高坡修屋不怕风,有心恋郎不怕空,
   只要两人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

婚仪茶歌

《茶茗词》


   酒食芯芳,芬茗清香。克湮克祀,是蒸是烹。
   甘露之美,璧玉之精。既清且洁,神其来韵。

《彩茶歌》

彩茶清洁笑颜开,香透玉兰郎莫猜。
红粉佳人早有意, 风流才子抱琴来。

《传茶词》

   执茶者执茶,司杯者捧杯。
   当茶一献,礼性三让,
   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甜,水里加糖比蜜甜,
   恭喜你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
   姜盐泡茶,多滋多味。
   之子于归,茶喝双杯。
   宜室其家,再要糖茶。


丧仪茶歌

《哭茶歌》


   爷哎 …… 你莫喝阴家的亡魂汤,
   来喝阳雀没开口的细叶茶。
   爷哎 …… 你起来陪客喝杯茶,
   保佑你的儿孙享荣华……。

《献茶歌》


   百节裙,细细开,折折打开有茶叶,
   清明茶儿针针尖,茶香送爷见佛勒……
   川芎茶,香又香,
   一头走,一头唱,
   糕点粮食加烟酒,西去路上莫作渴……。

《茶茗词》


   恭祝致告,茗献清芬。
   仙人掌设,瑞草魁号。
   龙团解渴,雀舌生津。
   雨前云雾,珠宝味歆。

《奠茶歌》


   一奠茶兮茶芬芳,龙团雀舌味异常,
   愿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无疆。
   二奠茶兮茶新鲜,习习清风达九天,
   愿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无边。
   三奠茶兮茶满杯,青果黄芽瑞草魁,
   原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悠哉。


《节庆茶歌》


   正( 罗啊火)月摘(也)茶是新年,(呀喂儿唷),
   奴找东家佃茶(儿)园(哪荷嘿)。
   一(罗啊火)佃茶(唷)四十二亩(呀喂儿唷),
   管家面前讨价(呀啊)钱(哪嗬嘿)
   ……

   正月采茶(呀啊)是新年,
   姐妹采茶(唷)进茶园,
   一佃茶园十二(啊)亩(罗唉),
   当官(的呀)许下两吊钱(乃唉)
   ……

《赞茶歌》

   良言报喜独生花,出了那家来这家。
   这家老板笑哈哈,出门就喊请喝茶。
   吃了茶来多谢茶,吃茶不能算打发。
   老板打发出了手,游春好去拜别家。

《祭祀茶歌》

   四月采茶茶满园,茶树底下小蛇盘,
   多烧香烛黄表纸,保佑茶山得平安。

   七月采茶七月七,各处乡亲来祭祖,
   摘些细茶丢篮内,祖宗来把郎保佑。

   十月采茶茶叶黄,姐在房中许猪羊,
   猪和羊来都许过,卖罢茶叶早回乡。
  
   九月过了十月忙,十月家家焚宝香。
   十月有个香茗会,香茗大会谢玉皇……

  茶舞主要有采茶舞和茶灯两大类,在浙、赣、皖、苏、闽、湘、鄂、川、黔、滇等省区,茶舞都很普遍,是民间迎新春、闹元宵的主要节目。我国有很多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如江西采茶戏、湖北采茶戏、广西茶灯戏、云南茶灯戏等。这些剧种都是在茶区人民创作的茶歌、茶舞、茶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多以采茶、茶灯歌舞为表现形式,通常以两小(小旦和小丑)或三小(小生、小旦和小丑)进行表演的。


赣南采茶戏简介


  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每年阳春三月,九州八府的茶商,云集于九龙,采购春茶。靓丽采茶女边唱采茶歌,歌声此起彼伏,一唱采茶歌,歌声此起伏,一唱众和。茶业发展,采茶歌也不断流传与发展。早在明万历年间,《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据石城崖岭《熊氏大修谱》记载:"每月夕花晨,座上常满,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自击竹附和,声呜呜然,撼户牖。时有联唱《十二月采茶歌》。此后,始源于同为客家人大本营-闽粤赣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粤东的采茶灯传人赣南,其与九龙茶区民间灯彩结合,演变成有简单情节与人物歌舞动作结合的采茶小戏《姐妹摘茶》。后经改编并加入纸扇等道具,创造了《卖茶》、《板凳龙》等剧目。剧中人物演变为二量一丑,即"三角班"。继而发展到有十三场、四十多折、十余人演出的《九龙山摘茶》等茶灯戏剧,采茶灯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这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欢快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因此获得迅速发展。
 


台湾三脚采茶戏


三脚采茶戏是客家地区最为人熟悉的小戏,另外尚有其它的小戏,如相褒戏和拋采茶;三脚采茶戏的形式由大陆传过来,因所有故事场景都仅由二旦一丑呈现,故名「三脚」,在台湾所演出的戏码,多离不开「张三郎卖茶」的故事情节,因为剧情涉及采茶、卖茶,因此习惯称之「三脚采茶」。最初三脚采茶班的成员完全是男性,每个不到十人的小团体,在北部客家地区游走于各个客家乡民聚落,不搭戏台,不备砌末,在旷地广场里卖艺赚取赏钱,跑江湖,称为「落地扫」。


特色介绍

由客家山歌演变成三脚采茶戏经改良戏时期,再到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的王禄仔卖药型态,到今天的文化场 (民间对政府文教预算补助演出活动的说法
),其间三脚采茶戏表演的音乐及基本故事内容变化并不大( 不断改变的是表演的空间环境与观众 ),还是只有简单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客家民谣。

三脚采茶戏中以一个茶郎的故事为轴,形成各个小段戏出,主要有上山采茶、送郎、籴酒、茶郎回家等几出;其余像桃花过渡、十送金钗、拋采茶、扛茶等几出则是另外再由茶郎的故事衍生而来,如扛茶则是籴酒再发展出来的,另外像病子、问卜、公背婆、开金扇、初一朝、闹五更、苦力娘等则是以这种情节发展模式另外而成。

经历过改良戏时期,三脚采茶戏在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中,当时不论采茶戏广播节目,或在外促销药品的露天表演,所用的音乐伴奏乐器编制,和当时其它大戏所用乐器组合多已大致相同,也是以壳弦为主要的旋律伴奏乐器,另外以和弦(帕士)、大广弦、扬琴、笛为副;再加上一组打击乐器提点戏剧进行节奏。

戏剧进行中,打击乐器所用锣鼓点虽借自其它剧种,但演员所唱仍以客家民谣为主,且每出不同的段子多只用几种民谣曲调,并以其中一种为名,有的以该段出名为其中某一曲调之名。这些许多同时是剧名的民谣,多是在三脚采茶戏这种小戏出现之后才渐渐发展出来的地方小调,当然其中也有相当古老,传播区域相当广,不限于只在客家地区流传的小调民谣,或发展时间到相当晚近之后才成型的新歌谣。

至于原在山野中传唱的山歌,被吸纳到三脚采茶戏中,除曲调原般外,歌词与音乐性格也进行了改变,不但降低原本环境中所特有的歌词即兴和随兴的曲调节奏特征,原本不用伴奏的歌唱乃式,也加入乐器伴奏扩大音色上的变话,以适应戏剧表演加强效果;如老山歌、老腔山歌等皆是。另外客家民歌中的平板,除运用在三脚采茶戏,同时也使用于单人故事说唱或劝世文演唱的江湖卖艺表演。


祁门采茶戏

流传于祁门县的一带的地方剧种。源自江西,原名叫“饶河调”。清初流传至闪里、历口、奇岭等地,经过老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具有茶乡特色的祁门采茶戏。采茶戏曲调优美,有西皮、唢呐皮、二凡、反二凡、拨子、秦腔、高二凡吹腔、文词、南词、北词、花调等数十种。


黄梅采茶戏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至今已两三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
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

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

上一篇:铁观音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茶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