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仰望)5月28日和29日,我县在中国茶都三楼多功能厅,现场拍卖老城区解放路东侧石结构危房改造工程安置后的剩余套房和店面。其中,13间店面和39套套房共拍得资金14843.2469万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县通过拍卖会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维持收支平衡,达到全力化解老房危险、再造市民活动广场、停车场、提升城市品位的多赢效果。
建设市民广场 群众欢迎
“24.95万元!”不是一间店铺的价格,是一平方米的单价。5月29日的店铺拍卖会上,位于解放路往中山路的转角“铺王”被拍出了高价,其它店铺最低价格也达到8.9万元每平方米。
城区解放路与中山路历来是老城区最繁华的街区,未改造之前,这里就商场林立,人气旺盛,堪比泉州中山路。此次拍卖正是市民广场紧靠解放路一侧的店铺。
改造工程中的1万平方米的市民活动广场,东临民主路,西挨解放路,北靠政府办公楼,正南面不再建设沿街店铺,是一个开放式的市民广场,面积比原来的县政府后操场大三倍。广场扩容,店铺减少,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而且该广场未来将聚集更多人气,价值自然提升,很多买家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为保证整个拍卖会操作合法、公正公平,司法公证等相关部门全程参与。此前,该拍卖会还通过安溪报、安溪电视台、手机短信等,向广大市民进行拍卖公告。
安置商住捆绑 一举多赢
解放路东侧片区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白斌将介绍,此次改造的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数是6层及以下低矮楼房,大量为石结构建筑,承载力不足加过长的使用年限,存在包括抗震等在内的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建筑物供电、排水等配套设施落后,也给商家营业、群众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对城区的宜居环境有了更高要求。“能否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结合石结构危房改造,通过改造还地于民,让城市更疏朗,也为市民腾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和公共场所?”以这样的思维,我县于2011年底正式启动该片区的改造。
改造过程中,设计方案明确,建设高楼腾出的土地,全部用来建设“市民广场”,广场地下还配套两层地下车库,有效缓解周边停车难;征迁方案则明确,涉及的单位、商户和群众全部实行就地就近返迁安置,好位置、好朝向让安置户选完,余下的再拍卖。
负责该改造项目安征迁工作的老郭表示,致力于民生和公共设施的改造计划,加上公开公平安置,区域内的安征迁工作得到群众广泛支持。据介绍,改造项目涉及的近9000个店面,征迁安置的就超过6000个;5.4万平方米套房,征迁安置的也有将近3.2万平方米,剩余店面、套房再进行公开拍卖。“整个改造项目超过4.5亿元,逆差不到10%,基本可维持片区平衡。”白斌将说。
类似这样一举多赢的旧城改造,不仅仅出现在解放路东侧片区改造。位于新安路的安溪一中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与学校南校门改造,将按照安置与商住捆绑开发的模式,既着眼改善片区整体环境,也考虑解决改造资金难以平衡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