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陈乃昌:百封家书寄清风

2017-02-24  作者: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已阅读

陈乃昌,安溪龙涓乡新民村人,1910年1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5月在北京病逝。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研究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国际商会顾问等职。

陈乃昌一生清正廉洁,在家乡广为传扬。近日,记者前往陈老故居,了解其光辉而传奇的一生和一直留传至今的清廉佳话。 (记者林钦固)

●“修炼防腐寸心红”

在龙涓乡新民村,有一座闽南古厝,古朴简陋,这就是陈乃昌的故居——谐贵居。古厝为陈乃昌父母所建,现仍住着陈乃昌的子侄们。

“伯父是个身无余资、家无房产、膝无子女的‘三无’革命干部。”67岁的二侄儿陈荣吾对记者说,伯父参加革命近80年,始终不忘初心、高风亮节,为党和人民出生入死,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

“陈乃昌的本色是从革命战争年代锤炼出来的。”陈乃昌的同学,现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在其所著《我所尊敬的陈老乃昌先生》一文中回忆,陈乃昌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乃昌一直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单线领导下,在上层社会和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开展统战工作。身处上层社会,陈乃昌一直对党忠贞不二,拒腐防变。上海解放前夕,他负责对敌伪汉奸珠宝及有价证券的清理工作,阻止国民党把这些财产运往台湾。面对金银珠宝,陈乃昌不为所动,出色完成清理工作,为党和国家保住财产。

任镜波说,陈乃昌曾有一篇纪念妻子蔡静渊的文章,名为《水赋》。文中写道“生生死死七三载,修炼防腐寸心红。”任镜波动情地说,“修炼防腐寸心红”正是陈乃昌在长期革命生涯中拒腐防变的铮铮感言。

●百封家书话清廉

在故居的阁楼,陈荣吾向记者展示了陈乃昌多年来寄回家乡的书信。家书有近百封之多,泛黄的书信,遒劲的字体,字里行间透露着老人对子侄们廉洁务实、爱国爱乡的谆谆教诲。

“每封信中必提清廉二字。”陈荣吾介绍说,他从不用手中的权力为家里人谋私利,也不允许利用他的名义搞小动作。1996年,大哥陈荣树的女儿和陈乃昌的外甥欲到北京发展,想求之伯父,都被严苛一番、拒之门外。

陈荣吾还记得,1998年,他因当村支书太清苦,写信给伯父,想叫伯父向家乡的官员打声招呼,安排到企业工作。陈乃昌回信严厉斥责了他,“村基层工作是辛苦,却又重要有意义。你可减少耕田‘够食’即可,腾出时间为村里办点实事,在基层最需实干,说空话是不行的,尤须注意清廉乡誉……”

陈乃昌是这样教育子侄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陈乃昌在世时,陈荣吾曾数次到北京伯父家,亲眼目睹伯父公私分明的清廉、勤俭作风。

家乡的领导、乡亲到北京找他,人少时他亲自下厨,人多时他自掏腰包,到小餐馆简单招待;上餐吃不完的饭菜舍不得倒掉,热一下下顿吃;写信用的便签,自己到楼下的小卖部购买……

还有一次,1984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邀请陈乃昌到香港参加一场经贸活动。工作人员要给伯父置办一套高档服装,被他一口回绝。活动期间,陈乃昌没有住组织上安排的酒店,而是住在其集美大学的校友家。

说到此,陈荣吾向记者读起一封特别家书。信中写道,“我身无余资、余产,谁都不要来京奔丧……”念至此,陈荣吾泣不成声。他告诉记者,这是伯父陈乃昌2003年病重时写给侄子们的最后一封信。

●为家乡倾注心血

陈乃昌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把钱、物看得很淡,但对灾区群众、家乡事业却特别的慷慨。当从报纸、电视上一看到灾情报道,他就第一时间拿出微薄工资,亲自赴邮局汇款。一了解到家乡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就寄物寄钱,四处奔走。

在龙涓乡新民小学,仍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建校捐款芳名录,上面清楚地记载着陈乃昌数次寄回钱物的事迹。

家书中,陈乃昌也倾注对家乡的关注。他常发动爱心人士、华侨为家乡教育事业助力。在2001年4月18日的一封信中,他交代侄子前往厦门,领取由爱国侨领李尚大捐赠的2万元,作为新民小学和村文娱活动经费。并在信中要求,“应节俭,细水长流。捐款来之不易,费用要公开,订立存取款项制度。”廉政为民之心寓于其中。

“继承伯父唯一的‘家产’就是这近百封家书,但这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宝贵的‘遗产’。”陈荣吾说,家族100多人中没有一人在政府机关任职,虽然是在社会上打拼,但都谨记伯父的谆谆教诲,安分守法,艰苦创业,勤俭持家。时至今日,陈乃昌对党忠诚、清廉务实的作风仍在闽南一带和海外华侨中广为传播。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