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安溪古稀老人不忘“南音梦”

2017-07-01  作者:   来源: 安溪报-安溪新闻网  已阅读

   南音袅袅、贡球飞舞……在城厢镇砖文村,有这样一支南音队,在优雅古朴的南音演奏中,创新加入诙谐戏谑的贡球舞,舞乐相映,雅俗共赏,极具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支南音队伍,由三十多位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组成,参加过“欢乐泉州”才艺大比拼,进入央视春晚海选节目,是周边乡村各种民俗活动竞相邀请的热门节目,收获颇多赞誉与掌声,其组建者是一位痴迷南音的古稀老人——谢春发。

古稀老人不忘“南音梦”

1 自制琵琶续缘南音

   “丝竹更相知,执节者歌。”见到谢春发老人时,他正在家中弹唱经典的南音曲目《去秦邦》。丝竹檀板中,古韵悠长。

   今年72岁的谢春发,虽是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穿着唐装,举止优雅。家中小客厅墙壁上挂满了琵琶、三弦、二胡、洞箫等南音乐器。这些都是谢春发自已制作的乐器。

   “文革期间,南音曾被称为是封资修毒草,受到严重打击,一度禁绝,这一兴趣爱好,被一度隔下。”谢春发曾是一名木工师傅,自小便喜欢表演、喜欢南音。10多年前,开始自学制作琵琶。一开始他照着别人的琵琶制作,因有当木匠的经历,失败几次后,渐渐掌握制作琵琶的工艺,且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好。有了琵琶,他常常弹着琵琶,唱着南音,自娱自乐,沉浸在南音世界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更多老年人认识南音,学会南音,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岂不是件好事。”2014年,谢春发经常到老龄协会和老人们一起活动,提出组建南音社的想法,众人一拍即合。在老年协会会长谢秋生和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谢春发着手组建南音社。

   “高甲戏剧团音乐老师陈锡坤是我的朋友,我们可以请他当老师。一到晚上,大家都集聚到我家厅里,从打拍子开始,一句一句教,一句一句学。”除邀请专业老师来教学,谢春发自己也不断充电学习南音知识,并及时将自己的所学所得教给学员们。

   “南音社都是老年人,最老的已82岁,最年轻的也60岁了。南音基础薄,老年人学得慢,平常都是一句一句分开教,等这一句弹会了,再教下一句,一首曲子要很久才能教完,他义务为大家辅导,很是辛苦。”“有不懂的问题随时问他,他再忙也会停下手里的活耐心地教我们。”说起谢春发,南音社学员交口称赞。

   除让更多老年人学习南音,谢春发还打算让南音在下一代中得到传承,这也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去年9月开始,谢春发带领南音社员走进县第十小学,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南音,还把家中琵琶等南音乐器给孩子们免费使用。如今,跟随谢春发学琵琶的孩子就有几十个,他的“南音梦”在年轻一代的传唱中迸发出新活力。

  2 融入“贡球”舞乐相映

   有了固定班底,南音社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了,但谢春发并未因此满足,他希望能够突破传统的窠臼,努力推广和丰富茶乡南音艺术。

如何让南音演艺更精彩,更喜闻乐见?谢春发想起了小时候看到过的一种热闹有趣的舞蹈——贡球舞。贡球舞,又名“踢球舞”“彩球舞”,源于古代“蹴鞠”游戏,经过近千年衍化,与音乐、舞蹈结合,发展为舞蹈形式,成为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时表演的主要民间文艺活动之一。谢春发告诉记者,南音和贡球都属于传统文化。如今,贡球已失传六十多年,将它们结合起来,是传承,更是创新发展。

   将南音与贡球舞结合的想法,得到社员们一致支持。贡球舞中的彩婆是借鉴高甲戏中的女丑,风格诙谐轻松。谢春发请来高甲戏剧团舞蹈老师郭宗华指导教授舞步。

   “肩顶、掌托、头碰、膝盖垫、脚跟踢、脚尖点……”社员们没有基础,脚步跟不上,就加把劲儿勤学苦练。南音袅袅,彩球飞舞,在古朴幽雅的南音伴奏下,贡球手跟随着音乐节奏舞弄贡球,上下翻转,左右腾挪,一旁的“丑婆”围绕着彩球穿梭舞蹈,或以脖接球,或双肩颠球,相映成趣,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年来,谢春发带领南音社员参加各种民间文艺活动演出。如春节晚会海选、“欢乐泉州”——才艺大比拼、城隍迎春彩等多场活动,让社团走出去,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肯定与支持。

   “打算把高甲戏男丑、拍胸舞、火鼎公婆等传统节目的经典动作纳入贡球舞中,让表演更有观赏性;‘贡球舞’也正着手准备申报县非遗项目。”谢春发对南音社未来,信心满满,期待满满。 (记者洪金示 实习记者叶林蔚)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