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鹤茶苗为您提供优质茶苗

盘点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

2019-03-10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已阅读

不确定的时代,谁又能确定地预测未来,即便只是一年。实际上,对着一年说十大“关键词”,同样也不容易。毕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不过,说十大“关键词”,即便说得不靠谱,那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件人畜无害的事情。如果说得不靠谱,那也属于很正常;如果明年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翻出来看看并且觉得有些说得还算沾点边,那也不妨把它当做不正常的碰巧了。

  何况,重要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思考未来。

  下面,就是笔者所列举的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一家之言,仅供抛砖引玉,并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产量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2014年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2015年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2016年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255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产6.0%

  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3%,则2018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62.65万吨和270.51万吨;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6%,则2018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70万吨和284万吨。这无疑是巨大的产量。

  另外一个可以用来稍作推测的信息是,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4588余万亩,其中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也即,未开采面积为780万亩,而这些未开采茶园将全部在未来3-5年间开采。我们以2017年的255万吨总产量除以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得出平均亩产为67.49公斤/亩。在不考虑未来亩产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以目前的亩产水平不难推算,在未来3-5年之后,也即2020-2022年间,中国茶叶总产量将307.65万吨。

  这么大的产量,怎么办?

  二 库存

  这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行业层面的库存,二是可储存茶类的历年累计库存,三是企业的库存。

  这三类库存实际上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数据,只能是大体推算。对于第一类库存,曾经有专家推测,目前产销已出现15%-19%的结余,也即30万吨左右的库存。

  对于第二类库存,主要是指诸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和福建白茶等这些可储存茶类。根据云南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并做合理推算的情况下,在2003-201715年时间里,普洱茶累计产量大体为116万吨。在不同消费速率模型下,普洱茶的总库存量可能在60-80万吨之间。

  前两类库存,对于未来行业的平稳发展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储存茶类的库存。如何建立面向未来建立合理的库存而不是制造出巨大的堰塞湖,如何在收藏尤其是投资收藏与消费之间建立相对的动态平衡,如何在阶段性快速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做到相对平衡,是这些茶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其中,普洱茶因为过去十来年间的相对体量大、积累时间长以及影响面广,再加上其核心故事“投资升值”面临“兑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库存问题最为突出,2019年尤其值得关注。

  第三类库存,则与具体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活动紧密相关。

  去库存,是2019茶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消费

  在逐年增加的巨大产量和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这双重因素作用之下,如何提升消费,无疑是行业的重要话题。

  

  提升消费,几个主要方向包括传统消费、茶饮料、新式茶饮、抹茶制品、茶食品、深加工制品等。其中,消费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消费,我们应该重点在提高人均消费量和扩大消费人群两方面下工夫,其它方面扩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延伸。

  消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消费,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四 结构

  结构,既指品类结构,也指产品结构。前者涉及到消费价值取向的合理引导,后者涉及到对于消费需求的必要适应。在大众普遍对于2019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持不乐观态度的情况下,源自消费端的压力,将对茶类结构和产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结构”成为关键词。

  就品类结构而言,较为重要的是名优茶与大宗茶之间的相对平衡。过去十几年中,名优茶对于行业的整体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因为部分名优茶过度追求极端而形成泡沫并压制了消费需求的情况。

  就产品结构而言,如何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在自饮需求和礼品需求之间形成更好的比例关系,如何面向市场提升消费价值并进而推动消费,是2019年需要继续重点思考的方面。虽然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茶行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多年所形成的头重脚轻的状况,但仍然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结构,该如何优化?

  五 黑白

  中国茶叶众多,但2019年的热点大体还是在黑茶和白茶之间。

  六大茶类,绿茶的故事大部分已经相对老套,而且热点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茶尤其是明前谷雨之间;黄茶的体量太小;就青茶而言,作为闽南乌龙主要代表的安溪铁观音若要重振雄风可谓任重道远,作为闽北乌龙的武夷岩茶早已十分热闹;红茶则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

  唯有黑白,可以在时空之间大挪移,可以跳出消费谈收藏,可以跳出当下谈未来,可以从具体产品谈金融,可以有很多说道,可以容得下许多各式各样的玩家。于是,黑白两茶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资源动员能力。

  只不过,走得太快,也要让灵魂跟上来。不久前出现的4家福鼎白茶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值得警醒。即便左右逢源,也要注意吃相。

  黑白,凭什么“黑白通吃”?该是怎么个吃法?又还能通吃多久?

  六 老茶

  老茶,也就是年份茶,在2019年仍将倍受关注。普洱茶的老茶需要解决消费的问题,需要解决仓储标准与品质标准的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信誉体系的问题。

  对于15年以上的茶品,重点要解决的是信誉与品质保障的问题。市面上随处可见甚至让人感觉越卖越多的大量30年以上的老茶,一定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消耗消费者对于老茶的信心,同时也在不断考验消费者对于整个茶行业的信心。

  对于最近十来年的年份茶产品,需要建立包括产地与销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仓储标准,需要建立价值标准,需要建立仓储品牌,需要不断推动消费。

  只说“老”,只谈年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年份并非老茶价值的根本,能够与年份相对应的产品品质才是根本。  老茶,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茶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现象,所以从行业角度,理应不能让它总是停留在糊里糊涂的状态,否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就可能造成损害。众多重要而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要逐渐对消费者有较为清楚的交代。

  茶虽老,但不能老糊涂。

  七 炒作

  近日有一篇名为《将茶叶卖出毒品的利润——深度揭秘茶叶界最大的庞氏骗局》的文章,谈及普洱茶的恶性炒作问题,可谓触目惊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搜索查阅。现实情况,可能要比文章所描述的情形更夸张。

  普洱茶由于其产品特性,恶性炒作不是沉渣泛起,而最近几年来则更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个别企业及其关联群体,目前实际上类似于创造了一个赌场并玩得不亦乐乎。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状况,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博傻游戏中的参与者们,总是习惯于自信的认为别人才会是最后的那个傻子。总会出现一个时候,骗子太多了,傻子都不够用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非早晚。只不过,几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普洱茶行业的未来,会因此而整体受到拖累。

  普洱茶有这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它可储存茶类至少也需要警惕类似情况。

  除了前文述及的恶性炒作,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和概念的过度炒作,比如天价茶、古树、单芽、大师等,无一另外都是严重偏离消费价值这一根本点。概念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有合适的价值支撑,否则就沦落为泡沫或虚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八 融合

  从生产端,一二三产的融合,产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脱贫攻坚融合,仍将持续。

  从销售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会随着大家对于电商认识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自然。所谓线上线下,原本并非水与火的关系。所谓电商,也并非简单直接的意味着一类“便宜”的渠道模式。作为茶企需要做的,无非是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从消费端,清饮与调饮的融合,饮茶与吃茶以及用茶的融合,饮茶与空间和文化的融合,饮茶与旅游的融合,等等。

  融合,天地广。

  九 生态

  在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形下,在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当下,优良茶叶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宗懋院士曾发表《茶叶的外源性污染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从这篇文章及相关讨论,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良好生态重要性。生态好,外源性污染将大大减少。而安全,是茶叶日常所说一切的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 活着

  据说,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虽然,这样的话,你也不必太在意。

  不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茶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行业背景下,在行业库存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在各种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行业虽然表面热闹但实则并没有多大创新的情况下,在虽然出现了一些创新但仍需时日检验的情况下,活着,理应成为2019的关键词之一。

责任编辑:千鹤茶苗